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

云南丽江行车行吊厂家 桥式起重机与地勤设备协同作业的安全规范与实操要点​

新闻资讯 / 2025-09-15

桥式起重机与叉车、平板车等地勤设备的协同作业是车间物料转运的关键环节,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作业效率与人员安全。2019 年佛山市某物流园曾发生一起典型事故:起重机吊装叉车门架时因吊装带选用不当且信号沟通混乱,导致门架倾倒砸死一名员工,直接经济损失达 110 万元。这一案例凸显了设备配合中空间管控、信号统一和责任划分的重要性。根据 GB 6067.1-2010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要求,多设备协同必须建立 “空间隔离、信号互通、责任闭环” 的管理体系。

海口1200-40米下行式移动模架

空间动态管控是协同作业的基础保障。需严格划分三级作业区域:起重机吊物运行轨迹形成的 3 米半径范围为核心危险区,严禁任何地勤设备停留;危险区外围 1.5-3 米为缓冲区,叉车、平板车需在此区域完成对位后熄火待命;缓冲区外设置安全通道,确保应急疏散畅通。实际操作中,叉车对位时车身应与吊物保持至少 1.5 米横向距离,且车头朝向逃生方向;平板车停放需与起重机主梁保持 2 米以上距离,并用轮挡固定防止溜车。对于大型工件吊装,应临时扩大危险区范围,采用警示带和 LED 警示灯双重隔离,此时地勤设备必须停放在指定的白色停放区内。​

标准化操作流程构建协同作业的安全链条。作业前需执行 “三方核查” 制度:起重机操作员检查吊钩、钢丝绳状态,叉车司机确认制动和货叉稳定性,平板车押运员核实货物绑扎情况,三方共同确认吊点位置与吊具承重匹配。起吊阶段严格遵循 “指挥信号优先” 原则,指挥员需同时掌握通用手势和音响信号,如小臂水平胸前摆动表示 “停止”,急促长声代表 “紧急停止”。叉车配合吊装时,需将货叉降至***位置并熄火,司机撤离至安全区;平板车装卸时,必须放下支腿并与起重机操作员确认负载重心后再进行吊装。作业完成后,地勤设备需立即撤离至指定停放区,确保吊物运行轨迹无任何遮挡。​

信号沟通体系是协同作业的关键纽带。必须采用 “手势 + 音响 + 对讲机” 的三重信号机制,且所有参与人员需经过统一培训。指挥人员应站在起重机操作员与地勤设备司机均能清晰观察的位置,使用标准手势指挥:五指伸开指向降落点表示 “指示方位”,小臂向上摆动代表 “吊钩上升”。在噪音较大的车间,需配合音响信号:两短声表示 “上升”,三短声表示 “下降”,紧急情况发出急促长声。对讲机沟通需使用规范术语,如 “叉车对位完毕”“吊物离地 30 厘米” 等,避免模糊表述。多班组交叉作业时,必须明确主指挥人员,严禁多头指挥导致操作混乱。​

责任机制构建需覆盖协同全流程。当起重机与外部单位地勤设备配合时,双方必须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,明确各自职责范围。作业现场应设置双监护人:起重机方负责吊物稳定性监控,地勤方负责设备对位安全。执行 “双人确认制”,吊装带规格、吊点位置、设备停放状态等关键环节需双方签字确认。对于常态化配合的班组,应每月开展联合演练,重点训练应急响应流程,如吊物晃动时地勤设备的紧急避让路线、突发停电时的负载固定方法等。某工业园区通过落实这一机制,使设备协同事故率下降 75%。​

风险防控需聚焦三类高发隐患。一是吊具与地勤设备匹配问题,如叉车货叉高度与吊物底部间距不足易导致碰撞,需提前测量并调整;二是动态盲区风险,起重机旋转时司机需鸣笛警示,叉车司机应避免停留在吊臂下方视觉盲区;三是应急处置不当,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停止按钮,且所有设备操作员需熟悉其位置和使用方法。特别要防范佛山事故中出现的吊装带混用问题,应根据负载重量和形状选择适配吊具,严禁不同规格吊装带混用。​

协同作业的规范实施需要 “空间、信号、责任” 三要素联动。某重型机械厂的实践表明,通过划定可视化作业区域、统一指挥信号标准、落实双单位监护责任,不仅能杜绝恶性事故,还能使物料转运效率提升 30%。作业人员必须牢记:设备协同的核心是 “各守其位、信号互通、风险共防”,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。只有将标准流程转化为肌肉记忆,才能确保桥式起重机与地勤设备始终处于安全高效的配合状态。

公司网址:www.dfqzjzl.com

咨询电话:15090371237

河南鹏跃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