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起重研发生产,集销售、服务、维修为一体的公司
以客户价值为中心,以质量赢市场,以创新促发展,管理以人为本,服务以质为先。
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
新闻资讯 / 2025-07-14
龙门吊大车行走过程中,因体积庞大、盲区多,声光警示系统是规避碰撞风险的核心防线。通过机械联动、智能触发与环境适配设计,可实现全方位、多场景的***预警。
一、核心组件与联动逻辑
声音警示模块
采用大功率蜂鸣器(声压级≥110dB)与语音播报器组合,在大车启动时循环播放 “大车行走,请注意安全” 等定制化语音。多音源布局(驾驶室、支腿、轨道端头)确保 360° 无死角覆盖,特殊场景可叠加高频脉冲音(1500-2000Hz)穿透工业噪音。
光学警示模块
标配红色频闪灯(亮度≥200cd)与黄色旋转警示灯,前者用于紧急制动时的高强度提醒,后者在常规移动时提供持续可见性。高端方案引入地面投影灯,在大车行进前方投射 “禁止进入” 等图形标识,夜间有效距离达 30 米。
智能触发机制
位置联动:通过安装在轨道端头的激光对射传感器,当大车接近终点前 5 米时自动激活声光警示;
速度联动:集成编码器监测大车速度,当≥0.5m/s 时增强声光强度(如语音播报频率加快至每秒 1 次);
状态联动:与 PLC 控制系统对接,当大车出现啃轨、偏斜等异常时,同步触发警示并限制速度。
二、环境适应性优化
极端工况防护
多尘环境:采用 IP65 防护等级设备,喇叭孔加装金属防尘网,定期用压缩空气吹扫内部积灰;
高盐雾区域:选用 316L 不锈钢外壳与氟碳涂层灯具,关键触点涂覆导电防腐脂,延长设备寿命;
高温场景:LED 光源选用耐温 125℃以上的芯片,灯具背部设计散热鳍片,避免因过热失效。
复杂场景增强
在交叉作业区域,通过红外激光对射装置监测大车支腿位置,当进入警戒区时,地面投影灯同步投射警示区域边界,形成 “光墙” 视觉隔离。多台龙门吊协同作业时,可通过 UWB 定位系统实现设备间防碰撞预警,触发分级警示(如接近 15 米时低频提示,<5 米时高频急报)。
三、维护要点与典型故障处理
周期性维护
每周:用分贝仪测试声压级(允许偏差 ±5dB),清洁灯具透镜表面;
每月:校验激光传感器触发距离(误差≤0.5 米),检查接线端子紧固性;
每季度:模拟大车行走全流程,验证声光联动逻辑与响应时间(应≤0.3 秒)。
常见问题解决
声音嘶哑:多因喇叭膜片老化或进水,需更换防水型扬声器并检查密封性;
灯光频闪异常:可能是驱动电源故障,建议备用电源模块热插拔更换;
误报警频发:排查电磁干扰(如变频器距离传感器应≥30cm),必要时加装金属屏蔽罩。
四、法规遵循与案例验证
我国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(GB 6067.1-2010)明确要求露天作业起重机需配备声光警示装置,且每两年需通过型式试验。实际案例显示,某港口龙门吊因声光系统失效导致碰撞事故,直接损失超百万元;而汕梅高速项目通过加装声光报警器,使大车行走相关事故率下降 62%。BC-8 型声光报警器在某钢厂连续运行 14 年无故障,验证了设备的耐用性。
五、智能升级与管理创新
物联网集成
通过 4G 模块将报警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,记录每次触发的时间、位置及关联工况(如风速、载重),生成设备安全指数报告。异常数据自动推送至管理员手机,实现预防性维护。
人机协同优化
在驾驶室内增设 HMI 界面,显示当前警示状态与周边环境影像(由轨道摄像头提供),辅助司机快速决策。地面作业人员佩戴的智能安全帽可接收无线报警信号,通过震动与语音双重提示避险。
从基础的机械限位到智能预警,声光警示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硬件可靠性,更需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。建议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,记录每次维护与故障处理详情,并通过 VR 模拟培训提升操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。唯有将技术防护与管理创新深度结合,才能让声光警示真正成为龙门吊安全运行的 “有声防线”。
河南鹏跃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