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起重研发生产,集销售、服务、维修为一体的公司
以客户价值为中心,以质量赢市场,以创新促发展,管理以人为本,服务以质为先。
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
新闻资讯 / 2025-07-14
在龙门吊作业中,钢丝绳脱槽是引发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。通过科学设计机械阻挡结构、电气联锁控制及智能监测系统,可有效降低脱槽风险,保障吊装作业安全。
一、机械阻挡结构的核心设计
龙门吊的防脱槽装置以物理限制为基础,常见形式包括挡绳板、挡绳筒和防脱壳。例如,在滑轮组上方安装L 型挡绳板(厚度≥8mm),其开口朝向钢丝绳运行方向,与滑轮凸缘顶部间隙控制在钢丝绳直径的 20% 以内,可直接阻挡钢丝绳侧向脱出。对于抓斗等频繁摆动的部件,采用锥形挡绳筒(小端口直径比滑轮槽宽小 5-10mm),利用渐扩结构引导钢丝绳复位。部分高端设备还在卷筒出绳端设置双层防脱壳,内层刚性挡绳板限制垂直跳动,外层弹性橡胶垫缓冲横向冲击,实现多维防护。
二、电气联锁与智能监测的深度融合
现代防脱槽装置已从单一机械防护升级为机电一体化系统。例如,在卷筒旁安装霍尔效应传感器,实时监测钢丝绳位置,当检测到异常偏移时,通过 PLC 控制系统触发双回路紧急制动:一方面切断起升电机电源,另一方面抱死制动器。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引入机器视觉识别,利用工业摄像头捕捉钢丝绳轨迹,结合边缘计算模块判断脱槽风险,异常时自动发送声光报警并联动轨道夹轨器锁定设备。某港口龙门吊通过该技术将脱槽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 0.2 秒,较传统机械装置提升 5 倍效率。
三、维护要点与典型故障处理
日常维护需重点检查三大关键部位:
机械部件:每月用塞尺测量挡绳板间隙,清理沟槽内积尘(易导致钢丝绳卡阻);每季度对挡绳筒进行超声波测厚,当磨损量超过原厚度 30% 时及时更换。
电气系统:每周测试传感器灵敏度(如用磁铁模拟钢丝绳偏移),每半年校验限位开关触点压力(需≥2N),防止触点氧化导致误信号。
润滑管理:对挡绳板与滑轮接触部位采用二硫化钼润滑脂(滴点≥260℃),每工作 200 小时加注一次,减少摩擦导致的部件变形。
典型故障如钢丝绳卡入挡绳板与滑轮间隙,多因安装时未预留热胀冷缩余量(应预留 1-3mm),需重新调整挡绳板位置并增加橡胶缓冲垫。对于传感器误报警问题,需检查电磁干扰(如变频器距离传感器应≥30cm),必要时加装金属屏蔽罩。
四、法规遵循与事故警示
我国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(GB 6067.1-2010)明确要求,滑轮和卷筒必须装设防脱槽装置,且每两年需通过型式试验验证性能。欧盟市场则需符合 EN 13001 标准,要求装置在 - 20℃至 60℃环境下仍能可靠工作。实际案例显示,某工地因擅自拆除挡绳板导致钢丝绳脱槽,引发集装箱坠落事故,直接经济损失超 200 万元。这一教训凸显装置 “应装必装、应投必投” 的刚性要求。
五、特殊环境下的针对性设计
针对不同工况,防脱槽装置需进行适应性改进:
沿海高盐雾区域:采用316L 不锈钢挡绳板,表面喷涂氟碳涂层(厚度≥80μm),配合牺牲阳极保护,可将腐蚀速率降低至普通碳钢的 1/10。
内陆多尘环境:在挡绳板内侧增设毛刷密封层,并在滑轮组下方安装吸尘风道,通过负压吸附清除沟槽内沙尘,避免颗粒磨损导致间隙扩大。
高温作业场景:选用聚醚醚酮(PEEK)材质防脱壳(耐温≥250℃),并在挡绳板背面安装散热翅片,确保在钢水吊运等极端环境下性能稳定。
从机械限位到智能预警,防脱槽装置的技术演进始终围绕 “本质安全” 展开。企业需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,记录装置安装位置、校验周期及故障处理记录,同时加强操作人员培训,使其熟悉装置原理与应急处置流程。唯有将硬件可靠性与管理规范性深度融合,才能让防脱槽装置真正成为守护龙门吊安全运行的 “隐形屏障”。
河南鹏跃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