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

黑河架桥机厂家 节段拼架桥机吊装区域封闭管理的实施要点与风险防控

新闻资讯 / 2025-07-10

在桥梁建设中,节段拼架桥机的吊装作业涉及高空、大吨位荷载及复杂环境,吊装区域封闭管理是预防事故、保障安全的核心环节。通过系统化的物理隔离、流程管控和应急机制,可有效降低人员误入、物体打击等风险,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可控。以下结合工程实践与标准规范,从技术措施、管理流程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。

移动模架架桥

一、物理隔离体系的构建与技术要求

吊装区域封闭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可靠的物理隔离屏障,其核心目标是将作业区域与外部环境完全分隔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。根据 GB 50870-2013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》要求,封闭区域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1.8 米的硬质围栏,采用钢管或彩钢板等坚固材料,并沿作业范围连续设置。例如,在南京地铁 7 号线施工中,吊装区域周边采用 φ48×3.5mm 钢管搭设围栏,立杆间距 1.5 米,横杆设置三道,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,同时在围栏显著位置悬挂 “禁止入内”“当心吊物” 等警示标识。

对于动态作业场景(如架桥机过跨),需采用可移动的隔离装置。某跨海大桥项目在节段吊装时,使用折叠式铝合金围栏配合反光警示带,在架桥机两侧形成随设备移动的封闭通道,有效防止人员在设备移位过程中误入危险区域。此外,吊装区域入口处应设置门禁系统,实行 “一人一卡” 准入制度,非作业人员需经审批并由专人陪同方可进入。

二、风险分级管控与流程标准化

(一)风险分级与区域划分

根据吊装作业特点,可将封闭区域划分为核心禁区、缓冲区和外围警戒区三级:

核心禁区:覆盖吊臂旋转半径及吊物垂直投影范围,严禁任何人员停留或穿行。例如,徐工 TJ1200 型架桥机作业时,以吊臂为中心、半径 15 米范围内划定为核心禁区,采用红色警戒带标识并设置红外感应报警装置,一旦有人进入即触发声光报警。

缓冲区:位于核心禁区外围,用于作业人员准备及设备调试。该区需设置明显的黄色警示线,人员进入需穿戴反光背心并保持警惕。

外围警戒区:覆盖吊装区域周边道路及临时设施,通过设置反光锥桶和 “前方吊装,减速慢行” 标识,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。

(二)作业流程管控

作业许可制度:吊装前需填写《吊装作业许可证》,经安全员、技术负责人及监理联合审批。某项目在许可证中明确规定:“当风速超过 12m/s 或能见度低于 50 米时,禁止进行吊装作业”。

班前安全交底:每日作业前,班组长需通过现场演示和书面交底,明确作业步骤、风险点及应急措施。例如,针对节段梁吊装中的 “三点平衡” 要求,采用实物模型演示吊具安装方法,并强调试吊时的观测重点。

动态监测机制:利用 BIM 技术模拟吊装路径,提前排查与高压线、临时建筑等障碍物的冲突。同时,在吊臂端部安装倾角传感器,实时监测吊装角度,超出安全范围时自动触发停机保护。

三、标识系统与人员行为管控

(一)可视化警示体系

安全标志设置:按照 GB 2894-2008《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》,在封闭区域设置四类标志:

禁止标志:如 “禁止吸烟”“禁止通行”,采用红色圆形边框;

警告标志:如 “当心落物”“注意吊臂”,采用黄色三角形边框;

指令标志:如 “必须戴安全帽”“必须系安全带”,采用蓝色圆形边框;

提示标志:如 “紧急出口”“避险区域”,采用绿色方形边框。

动态标识管理:在吊物上悬挂 “吊装作业,禁止靠近” 的反光标识牌,并在地面用黄色油漆标注吊物行走路线。夜间作业时,需在围栏顶部设置 LED 警示灯,确保标识清晰可见。

(二)人员行为规范

入场培训:作业人员需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测试,掌握封闭区域准入规则、标识含义及应急避险路线。例如,惠阳区住建局组织的专项培训中,通过模拟吊物坠落场景,使人员熟练掌握 “三步避险法”(停步、观察、撤离)。

监督机制:设置专职安全监督员,采用 “定点值守 + 流动巡查” 模式,重点监督人员是否规范佩戴防护装备、是否存在违规穿越禁区等行为。某项目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,实现吊装过程全程录像,事后可回溯分析违规行为。

四、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

(一)应急资源配置

救援设备:在封闭区域周边设置应急物资柜,配备便携式升降装置、急救箱、消防器材等。例如,昆山某项目配置的 KOO-D 型速差器,可在 5 分钟内将模拟坠落人员安全解救。

通讯系统:作业人员配备防爆对讲机,频道统一设定为 “119”,确保紧急情况下快速联络。同时,在控制室内安装应急广播,可实时发布撤离指令。

(二)应急响应流程

事故报告:发现异常情况时,现场人员立即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报告,内容包括事故位置、类型及影响范围。

分级处置:

Ⅰ 级响应(轻微事件):由现场监督员立即处理,如调整吊物位置、修复破损围栏;

Ⅱ 级响应(设备故障):启动备用吊具或停止作业,组织技术人员检修;

Ⅲ 级响应(人员受伤):启动医疗救援预案,同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,并保护好事故现场。

演练机制: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,模拟吊物坠落、人员触电等场景,验证预案的有效性。某地铁项目在演练中,通过启动 “三级响应” 程序,成功在 8 分钟内完成伤员转运,达到预期效果。

五、典型案例与成效

杭州湾跨海大桥某标段在节段吊装施工中,通过实施封闭管理措施,将吊装事故率从历史平均的 0.8 次 / 万工时降至 0.1 次 / 万工时。其核心做法包括:

智能监控:部署 UWB 定位系统,实时追踪人员位置,进入禁区即自动触发震动报警;

动态调整:根据潮汐变化,每日重新划定吊装区域边界,确保涨潮时仍保持有效隔离;

文化建设:开展 “安全之星” 评选活动,对连续 30 天无违规的班组给予奖励,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氛围。

公司网址:www.dfqzjzl.com

咨询电话:15090371237

河南鹏跃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