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起重研发生产,集销售、服务、维修为一体的公司
以客户价值为中心,以质量赢市场,以创新促发展,管理以人为本,服务以质为先。
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
新闻资讯 / 2025-09-24
冬季高寒地区的低温环境(通常低于 - 10℃,极端可达 - 35℃)对移动模架施工构成双重核心挑战: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脆性加剧易引发结构损伤,液压油黏度剧增甚至凝固导致设备失灵。这类场景的应对本质是通过材料升级、设备改造与工艺优化,构建 “抗冻 - 保温 - 控温” 的一体化适配体系,需结合低温强度与施工需求制定专项方案。
从技术演进来看,高寒地区应用伴随设备抗冻改造逐步成熟。2010 年前,国内高寒地区移动模架施工多依赖简易防寒措施,如某东北高速公路桥梁采用帆布覆盖模架保温,但 - 20℃低温下仍出现主梁焊缝开裂、液压系统卡滞问题,被迫停工整改。2015 年后,针对性改造技术开始应用,兰新高铁某特大桥通过定制低温钢材与液压油,***实现 - 25℃环境下连续施工,标志着抗冻技术从被动防护向主动适配转变。2020 年后,西成铁路甘青段等项目的实践,形成了材料 - 设备 - 工艺协同的标准化应对模式。
材料脆性的应对核心在于 “选材升级 + 养护控温” 的双重保障。钢材方面,西成铁路白龙江大桥位于海拔 3500 米以上的高寒区,施工期***气温达 - 28℃,项目选用 Q460qE 耐候钢作为模架主梁材料,其低温冲击韧性较普通钢材提升 40%,通过焊缝预热至 100℃以上、焊后保温缓冷的工艺,避免了低温焊接裂纹。混凝土方面,小平羌沟大桥针对高原高寒环境,采用 “四阶段蒸汽养护” 工艺:浇筑后先静停 4-6 小时保持棚内温度≥5℃,再以每小时 5-10℃的速率升温至 25℃恒温养护 24 小时,***缓慢降温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 20℃,有效防止混凝土冻胀开裂。此外,模架外模单元采用 “支撑面层 + 保温层 + 防护层” 的复合结构,配合端部保温布实现全封闭,为梁体提供持续保温环境。
液压系统凝固问题的破解依赖 “油液适配 + 系统保温” 的技术组合。油液选型上,兰新高铁项目选用 - 35℃级低温液压油,其在 - 25℃环境下黏度仍保持在工作区间,配合油箱内置滤网减少杂质堵塞风险。设备改造方面,西成铁路移动模架的液压管路外包 50mm 厚岩棉保温层,关键阀体加装电伴热带,通过温度传感器联动控制加热,确保管路温度不低于 5℃。某高原项目进一步优化液压系统设计,在油泵出口设置预热装置,开机前先循环加热油液 15 分钟,避免低温启动时的部件磨损,成功解决了 - 30℃环境下的设备启动难题。
当前高寒地区应用已形成 “材料定制化 + 设备模块化” 的技术特征。设备层面,模架出厂前需根据目标区域***气温定制:-20℃以下区域标配低温钢材主梁、-35℃级液压油及全包裹保温棚;-10℃至 - 20℃区域可采用基础保温 + 局部加热方案。管理层面,“测温 - 预警 - 处置” 成为强制流程:白龙江大桥在模架主梁、液压油箱及养护棚内设置 20 个温度监测点,低于 - 25℃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,暂停作业并强化保温措施。这些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结合,已在青藏高原、东北平原等高寒区域的桥梁工程中得到充分验证。
河南鹏跃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