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

广东汕头移动模架厂家 移动模架过孔机构设计关键技术解析

新闻资讯 / 2025-08-18

移动模架过孔机构是桥梁现浇施工中实现逐跨作业的核心装置,通过精密机械结构与协同控制完成模架的跨墩移位。其设计需兼顾结构稳定性、移位精度与安全冗余,主要由轨道系统、驱动装置、支撑转换机构及智能监测体系组成。

渭南900吨上行式移动模架

一、轨道系统与基础承载设计

过孔轨道通常采用 Q345B 热轧 H 型钢(截面尺寸如 400mm×400mm),通过预埋钢板与桥墩顶面刚性连接。轨道安装前需进行预压试验(加载至 1.2 倍设计荷载持续 48 小时),消除非弹性变形后采用高强螺栓(M24,预紧力 250kN)固定。例如,黄茅海通道东引桥的千吨级架桥机通过双轨并行设计(轨距 6.4m),实现 52 米跨度箱梁的毫米级纵移精度。轨道表面涂抹二硫化钼润滑涂层(摩擦系数≤0.12),并设置限位挡块(高度 80mm)防止台车脱轨。

二、驱动装置与同步控制技术

过孔驱动采用液压 - 机械复合模式:

液压驱动:轴向柱塞泵(流量 80L/min)驱动双作用油缸(行程 3m,推力 1200kN),如某高铁项目模架通过 4 台油缸同步顶推,纵移速度 0.6m/min,同步误差≤±3mm。油缸内置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(精度 ±0.05% FS),配合电液比例阀实现闭环控制。

机械驱动:伺服电机(功率 30kW)通过齿轮齿条(模数 8,压力角 20°)驱动台车横移,适用于曲线过孔时的横向微调(行程 ±500mm)。例如,滨州乐安黄河大桥模架采用双电机同步控制,定位精度达 ±1mm。

三、支撑转换与过孔流程

过孔作业通过三级支撑转换实现荷载转移:

初始支撑:模架完成浇筑后,前支腿与中支腿支撑于桥墩顶面,后支腿通过托架悬挂于已浇梁体。

纵移准备:启动液压油缸顶升中支腿(行程 300mm),解除后支腿与梁体的锚固,同步启动前支腿台车驱动系统。

跨墩移位:中支腿油缸推动主梁纵移,前支腿台车同步行走(速度匹配误差≤5%),后支腿通过倒运小车跟随前移。例如,浦东机场箱涵模架通过 “油缸顶推 + 台车牵引” 复合模式,实现单日过孔效率提升 40%。

就位锁定:模架到位后,前支腿支撑于前方桥墩,中支腿回落至设计标高,插入钢制插销(直径 40mm)与液压锁双重锁定。

四、安全防护与冗余设计

过孔机构设置多级安全屏障:

机械锁止:纵移到位后,前支腿与桥墩顶面通过 4 组楔形块(坡度 1:10)刚性楔紧,同时启动液压锁(保压时间≥24 小时)。

过载保护:压力变送器实时监测油缸负载,当超过设计值的 85% 时自动切断动力,并触发声光报警(分贝≥90dB)。

姿态监测:倾角传感器(精度 ±0.01°)与北斗定位模块(定位精度 ±2mm)协同,动态修正模架纵移轨迹。例如,潍宿高铁安丘汶河特大桥通过 12 个传感器实时监测,确保 40 米跨度箱梁的过孔偏差≤±5mm。

五、工程实践与维护要点

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施工中,过孔机构通过 “液压顶推 + 机械限位 + 智能监测” 三重保障,实现 78m/s 强台风下的安全移位。日常维护需重点检查:

轨道状态:每周测量轨距偏差(允许 ±3mm),每季度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焊缝质量。

驱动元件:液压油缸密封件每 500 小时检查一次,伺服电机齿轮箱每 200 小时更换合成润滑油。

控制系统:每月校验位移传感器精度(误差≤±0.5mm),每季度更新 PLC 程序逻辑,确保信号传输延迟≤10ms。

移动模架过孔机构通过材料优化(如 Q345B 轨道钢)、流程标准化与精细化维护,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显著提升效率。其设计细节直接影响桥梁建设的经济性与结构品质,例如巢马铁路分离式模架通过导梁转铰(转角 3°)与底桁折叠设计,成功解决曲线过孔时的横向偏移难题,为复杂工况下的桥梁施工提供了可靠范式。

公司网址:www.dfqzjzl.com

咨询电话:15090371237

河南鹏跃起重机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